當我身處在五臺山最美寺廟廣化寺
廣化寺傳說在北魏時就有建筑,但那些陳跡已隨風化去,F(xiàn)在存于后院的,有北宋元豐年間的八角亭閣式石幢塔,可說是廣化寺滄桑歷史的見證。這個高有三米的石塔經(jīng)幢,通身有青石雕就,下面的束腰須彌座上,鐫有龍、獅、虎、鹿神獸,韻味野拙高古。
如今展現(xiàn)在我們面前的廣化寺,這個占地9300平方米的偌大寺宇,則是清代道光年間一名叫納不海的喇嘛復建的。這個坐北向南由低而高,呈四方形的黃廟,建筑得宏闊而大氣,莊重而深幽,呈現(xiàn)著清代豪華精巧的建筑特色和黃教寺廟的風格,是一座典型的漢地“喇嘛寺院”。中軸線上,先后布列著山門、天王殿、文殊殿、和文殊閣樓,東西寮房僧舍九間,合成一個十八的吉祥數(shù)。這里的山門和天王殿是分開建筑的,中間隔開一段距離,其間筑一寬闊的石階踏道,形成特色。踏階之上便是三開間單檐歇山頂?shù)奶焱醯,殿中的四大金剛橫眉怒目,威而不怖,韋陀將軍神采凜然,儒雅不俗,縱觀這里的殿建塑像,透出的是一種雍容大度的氣息。天王殿之后寬闊的殿院中,便是廣化寺的主要建筑大文殊殿,但見兩根明柱上鐫刻著一副鎦金對聯(lián):道場遍十方,無人無我;佛法超三界,非色非空。這座殿堂就是歷史上的大雄寶殿,殿為三開間,面寬14.5米,進深10米,單檐四阿頂式,頂脊尖尖突起,有著漢藏佛教寺廟建筑交融的鮮明特征。通體看去,古樸典雅,落落大方,是五臺山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。殿內(nèi)新塑的“三大士”,中間為文殊菩薩,兩側為普賢和觀音,三塑像造得精致細膩,面目清麗優(yōu)美。在這個殿堂中,曾有歷史上名響五臺山的十六尊者像,每位尊者刻在一塊高1米,寬0.5米的石板上,石板為黑底,刻石抹灰,素雅悅目,十六尊者的表情手腳身姿各不相同,成為一絕。可惜這組珍貴的文物,不知毀于何時。
人生那些想不開、看不破的,不過就是心頭沒有了卻而已。
人生就是一個態(tài)度,一個好態(tài)度,就是生活的好出路。來到五臺山,分享一下來到五臺山的見聞,走一走五臺山的千年古寺廣化寺: 廣大、普化,也可以理解為大化之義,胸懷大、格局大、視野寬,那么人世間就沒有那么多的瑣碎煩惱,糾糾葛葛。用一個大視野活好生活的瑣瑣碎碎,憂愁煩惱,大而化之,廣而化之。有句話說得好,大行中行,大悲無量。大山,得大自在,胸懷寬闊,做人溫和,處事寬恕,做人柔和,就是一個好態(tài)度。
分享五臺山人文風情,分享五臺山的千年古寺,分享五臺山的深深文化底蘊。
廣化寺,佛教有句話叫智慧和慈悲,活出生活的廣大、活出生活的寬闊,廣而化之。在這個時代,佛教文化應該為這個社會傳遞那些積極光明、充滿希望的社會良知,幽默樂觀、充滿動力的人生信念。廣化寺,這是一座十方道場,歡迎大家從四面八方來,這里都有你的一碗飯,這里都有你的一張床,這里都有你的一杯茶,這里都有你休息片刻的機緣。
訪名山,走名寺,尋找和這個世界伴隨的那份機緣。走進五臺山,品一品佛教文化的深厚,共同和網(wǎng)友們分享美麗的五臺山,清涼的五臺山,也希望五湖四海的朋友們來到五臺山,把心靜下來,就像腳步一樣,平靜坦然,去走一走五臺山的路,走一走每一塊青石板,去撫摸這一段歷史,感受佛教文化的進程,共同品味一下無限清涼的五臺山。
責任編輯:劉麗敏
1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” 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(本網(wǎng)另有聲明的除外);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經(jīng)與本網(wǎng)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(xié)議的單位及個人,應注意該等作品中是否有相應的授權使用限制聲明,不得違反該等限制聲明,且在授權范圍內(nèi)使用時應注明“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”。違反前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 “來源:XXX(非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)” 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(nèi)進行。
※ 網(wǎng)站聯(lián)系電話:18295883981 郵箱:hlwyqxz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