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臺山上的五個臺,菩薩讓你走一遭
如果不是大道天成,便是菩薩的刻意安排。佛學東漸后,釋家很快就發(fā)現(xiàn)了處于東方清涼之地的佛祖修行場所,居然與印度靈鷲山別無二致。隨著大孚靈鷲寺的建成,即大顯通寺的前身,很快五臺山變成為中國的佛學中心。
梵語佛者,智慧也。佛學則是尋找智慧的源泉,文殊菩薩便是智慧的化身。《華嚴經(jīng)》中指出,震旦東北方有清涼山,文殊師利菩薩率一萬菩薩長住其中應化!度A嚴經(jīng)》為佛陀最初經(jīng)典,義理圓融,浩淼精妙,有"經(jīng)王"之譽。文殊菩薩為華嚴會的上首弟子,因此五臺山成自然而然地為了文殊菩薩的道場。
五臺山山勢雄奇,形勝之所,以臺懷鎮(zhèn)為掌心,五指猶如巨手云天。自從隋文帝赦令在5座臺頂建寺供文殊菩薩像后,朝臺便成為一種信仰。東臺望海峰、北臺葉斗峰、中臺翠巖峰、西臺掛月峰、南臺錦繡峰。東有離岳火珠,北有玉澗瓊脂,西有麗農(nóng)瑤室,南有洞光珠樹,中峰則有自明之金,環(huán)光之壁。
從西侯度的第一支火種開始,進入文明社會的人們就一直尋找著智慧來改變社會。但是獲取智慧的過程遠沒有因智慧所帶來的生活變化舒心和愜意,甚至需要苦行僧般的探索和追尋,就如朝臺的艱辛和愉快,只有經(jīng)歷了,才能從精神上得到涅槃,否則永遠是望洋興嘆般的無病呻吟。
很多人去五臺山是為了求福求財,很少有人想著心靈的自在。可惜朝臺又是從繁華而香煙繚繞的臺懷鎮(zhèn)開始。攜帶青衣僧的祝福,轉身便從繁華塵世進入蒼涼世界。山高可以呼遠,振聾方可發(fā)聵。朝臺必須以清凈的心態(tài)和無所求無所不求的志向向上攀登,不僅需要有披星戴月、云深濕衣的準備,更需要有“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”的決心,矢志不渝是決心,更是方向。
一般朝臺的順序是從東臺開始,然后是北臺、中臺,最后西臺和南臺。東臺離著臺懷鎮(zhèn)最近,走小路的話最多不過一小時便可攀山而上。望海峰上望海寺,“蒸云浴日,爽氣澄秋,東望明霞,如陂似鏡,即大海也”。東臺供奉著是聰明文殊。天聰明,自我民聰明。這里不僅是菩薩告訴你需要海納百川的胸懷,更需要有明心靜性的堅決。登東臺遠眺日出的蒼茫,海雨天風外,或者更多的是對人生苦海的回望。
人是哭著來到世上的。以五官看,發(fā)如草,眼鼻構成十字,加上病禍而入而出的口,分明便是個苦字,但無論是笑對還是咒罵,每個人都必須按照人生的軌跡前行。宿命論者說,這是上天的安排,商紂王便曾說,我生不有命在天乎;反對者說,天高不敢不跼,地厚不敢不蹐,著名的墨家便是“非命”論的堅定執(zhí)行者。還有一種人,便是在成長的道路上,選擇了智慧,這樣的智慧,不是單純的求學,在故紙堆和未知領域苦苦追尋,而是以積極和陽剛的態(tài)度面對人生的困局。比如莊子十分反對死讀書和對難以掌握的規(guī)律進行虛幻的解答,以有限的人生對物質世界進行無限的追求,大錯而特錯。
但很多人便是窮一生之力無止境的追求,譬如對金錢和物欲。這些身外之物又不斷刺激著空虛的靈魂和精神,形成了難以走出的死循環(huán),這便是佛家六道輪回的現(xiàn)實基礎。如此在東臺頂上看到萬里云海蒸騰,便如人一生虛幻感召,又若苦海,無邊無涯,不見彼岸。
于是需要北臺頂?shù)臒o垢文殊解惑。本來人生之初如玉如璞,纖塵不染,但世間的誘惑卻讓人妄想和貪婪。擺脫這種困境特別是思想中的塵垢,也必須通過攀登精神的高峰來實現(xiàn)。登山之累,需要丟棄冗沉的包袱。北臺是五臺山的最高峰,這里已經(jīng)不見叢生的喬木和灌木,3068米的海拔只有高山草甸這樣的生態(tài)存在,依然在云霧的繚繞下綠色蔥蘢,生機盎然。
這里生態(tài)脆弱得又令人心疼。哪怕輕輕地踩踏,也會使青草在來年難以再生。在北臺,每一次朝圣都得謹小慎微,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恭敬心來進入圣地。不是怕打擾這里的世外寧靜,而高原的博大使自己變成了一株小草,寂寞無主而又丹心向陽,東臺上那種云深似海的感覺不經(jīng)意間變成了腳踏實地的清靜無為,天高地厚與世無爭。
漫山遍野的綠意是時間的積累和對溫暖的渴求。北臺和中臺,大部分草地都以凍脹丘的形式出現(xiàn)。春天的陽光下,小草帶著凍土層下的寒意返青,頑強的生命力帶動著周邊的土層隆起,形成一座座圓形的小丘。也正是憑借自身發(fā)達根系建造的小丘,使小草在自己腳下的空間里擁有了空氣和水分,擁有了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和發(fā)展的空間,在惡劣的自然環(huán)境中頂獲得了新生。
一如新生。汗如雨下地翻越了高山峻嶺后,完成了對體能和精神的雙重考驗,翠巖峰上供奉著是孺童文殊,由萬千世界到嬰孩的純樸,輪回是如此簡單,乃至在北臺有著閑庭信步神清氣爽。精神瞬間得到完美升華,這樣的體驗和過程也只有在五臺山才能經(jīng)歷和考驗。即便當下可以不再是徒步的艱辛,有汽車的代步,但到達北臺頂,與東臺間的云海相比,這里更存在著生命的真諦。
菩薩是在人間的,絕非偶像的崇拜。西臺掛月峰又把人間的浪漫還給了開悟的人們。西臺文殊菩薩的法身是獅子吼,可以想象在溫柔月光下,特別是月明中秋豐收在望時刻,會使人在溫柔中迷失自己。文殊獅子吼,大圓鏡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觀察智、成所作智,圓滿之后給人驚醒,鞭策著人們精進修行,早成正覺。
所謂正覺者,還是智慧的抉擇。知者不惑,仁者不憂,勇者不懼。從東臺到西臺,幾乎便是人一生的際遇和輪回,有風雨,有陽光;有甜蜜,有痛苦;有奮斗,有享受;有奔波,有恬淡;有負重,有輕裝;有追求,有取舍,放下即看破,自在則隨緣。
沒有人會想到,一翻凄風苦雨般的經(jīng)歷,最后是繁花似錦。南臺錦繡峰,智慧文殊所在,與起點的聰明文殊遙相呼應,時修而成的朝乾夕惕成了君子慎微慎獨的現(xiàn)實說明。五臺山以清涼世界聞名,主要是這里六月寒冰八月飛雪,但錦繡峰卻繁花似錦,“沈沈龍穴貯云煙,百草千花雨露偏。佛土休將人境比,誰家隨步得金蓮”,佛家從來沒有說自己僅僅是經(jīng)聲佛火,相反菩薩所指引的永遠是錦繡花團,繁華在望。
按照佛經(jīng)記載,文殊菩薩是舍衛(wèi)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,也就是說,文殊菩薩亦是從凡人中開悟成道的,只是先知先覺,擁有了智慧才脫穎而出的。中國的文化中,從來就沒有超越人類文明的力量,相反卻是堅持鍛煉力量和冥想后的智慧給人以勇氣和力量,來面對變化莫測的世界。
朝臺經(jīng)歷著季節(jié)的輪回,也使人生四季變得分明。人的一生總有高潮和低谷。巔峰時刻,有人能以金剛獅吼來醍醐灌頂,失意時,又有人能給予鼓勵和期望,便是人生的大幸。這種大幸,來源于智慧。很多時候的人生所遇,就像朝臺路困難重重,孤身一人的時候,需要的向上攀登的決心和對未來的憧憬,這個憧憬,必須看淡東臺云頂縹緲的云海,必須在北臺頂清空所有的妄想,必須敬畏中臺頂上一切生命的頑強,必須在西臺頂清輝下的顧影自憐中粲然覺醒,方能以平常心面對紅塵萬丈。
回到臺懷鎮(zhèn),返回凡間,但心已重生,即便你不信佛,你也會成佛成菩薩。佛經(jīng)有曰“諸法空相”,但佛經(jīng)又說,“真實不虛”。五臺山上五個峰走一遭,參透悟透了,便是佛,至少也是自己的智者,做自己的菩薩,渡心而過苦海。
責任編輯:劉麗敏
1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” 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(本網(wǎng)另有聲明的除外);未經(jīng)本網(wǎng)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經(jīng)與本網(wǎng)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(xié)議的單位及個人,應注意該等作品中是否有相應的授權使用限制聲明,不得違反該等限制聲明,且在授權范圍內(nèi)使用時應注明“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”。違反前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 “來源:XXX(非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)” 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(nèi)進行。
※ 網(wǎng)站聯(lián)系電話:18295883981 郵箱:hlwyqxz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