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臺山,為何被譽為四大佛教之首?常說的“五臺”,指的是哪五臺
對于信仰佛教之人來說,五臺山是最為神圣的地方之一。行走在五臺山景區(qū)內,時常會看到虔誠的信徒,兩步一跪一拜,令人深深折服。
五臺山,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,因有五座山峰聳立,稱作五臺,目前五座臺上均修有廟宇。但五座臺卻很少有人登臨。五臺海拔均超過2000米,空氣稀薄,時有積雪。
《名山志》載:“五臺山五峰聳立,高出云表,山頂無林木,有如壘土之臺,故曰五臺。”民間傳說,五座山峰原來是聳立的,后被龍王五個兒子鬧騰之后,用尾巴將其掃平了,才成為現在的模樣。龍王五兒子后被文殊菩薩降伏,現五臺山的五爺廟就是祭祀他的廟宇。
五臺山溯源
文獻記載,五臺山最早為神仙方士的居所,名叫紫府,是道教勝地!肚鍥錾街尽份d,佛教祖師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,居于石盆洞中,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,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。到了漢朝時期,佛教傳入中國并影響日盛,成為佛教圣地。
東漢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迦葉摩騰、竺法蘭來到了五臺山(當時叫清涼山)。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,再加上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,二人在此建寺。于是大孚靈鷲寺,在此修建,成為中國最早的寺院,大孚靈鷲寺是顯通寺的前身。
南北朝時期,五臺山的佛教發(fā)展達到了第一個巔峰時期。
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(guī)模較大的擴建,并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、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。
北齊時,五臺山寺廟猛增到二百余座。到了隋朝,隋文帝又下詔在五個臺頂各建一座寺廟。即東臺望海寺、南臺普濟寺、西臺法雷寺、北臺靈應寺、中臺演教寺。
到了唐代,五臺山佛教的發(fā)展迎來了第二個巔峰。
唐朝《古清涼傳》記載,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,有僧侶三千余人。那時的五臺山,不僅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,而且是名副其實的佛教圣地了。
五臺山的“五臺”
從唐至今,經歷多次變遷,五臺山寺廟建筑遭到多次破壞和重修。目前臺內外尚有寺廟47座。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結構建筑。顯通寺(靈鷲寺)、塔院寺、菩薩頂、殊像寺、羅睺寺被列為「五臺山五大禪處」。
臺懷鎮(zhèn)是寺廟集中分布的地方,是五臺山佛事活動和經濟生活的中心。地處由五臺山五大高峰東臺、西臺、南臺、北臺和中臺形成的懷抱之中,故名“臺懷”。在五臺山,人們把臺懷地區(qū)(即現在的臺懷鎮(zhèn))稱為“臺內”,其它地區(qū)則稱“臺外”。
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,在他的地理名著《徐霞客游記》中的《游五臺山日記》里寫道:
“北臺之下,東臺西,中臺中,南臺北,有塢曰臺灣(灣與懷的音義皆同),此諸臺環(huán)列之概也。”
【東臺望海寺】海拔2795米,面積100余畝。臺頂望海寺,隋代建寺,元代重建,明代重修,內供聰明文殊菩薩。大雄寶殿為多邊形建筑,殿外立柱為青石雕的龍。
【西臺法雷寺】海拔2773米,面積300余畝。臺頂法雷寺,小部分已倒塌,內供獅子吼文殊菩薩,在佛教傳說中,文殊菩薩以獅子為坐騎,象征其威猛。
【南臺普濟寺】海拔2485米,面積200余畝。臺頂普濟寺,內供智慧文殊菩薩。普濟寺古老,各殿類似窯洞,有的建于清康熙年間,石砌的墻、石板鋪的瓦。
【北臺靈應寺】海拔3058米,面積達400余畝,是五臺山的最高點,也是華北地區(qū)的最高峰,有華北屋脊之稱。臺頂靈應寺,內供無垢文殊菩薩。
【中臺演教寺】海拔2894米,面積200余畝。臺頂演教寺,內供儒童文殊菩薩,新建成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,氣度非凡。
中臺的山腳向上有靈鷲山菩薩頂,乃緣起第一寺,加持力特別大。前有大白塔,是五臺山中心標志。當年羅漢攝摩騰尊者以神通觀出內有舍利子,是最重要的圣跡。
白塔的邊上就是最為有名的五爺廟,相傳祭拜后非常靈驗,所求之事3年內必定實現。
責任編輯:劉麗敏
1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互聯(lián)網輿情忻州” 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互聯(lián)網輿情忻州(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);未經本網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經與本網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(xié)議的單位及個人,應注意該等作品中是否有相應的授權使用限制聲明,不得違反該等限制聲明,且在授權范圍內使用時應注明“來源:互聯(lián)網輿情忻州”。違反前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注明 “來源:XXX(非互聯(lián)網輿情忻州)” 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 網站聯(lián)系電話:18295883981 郵箱:hlwyqxz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