癡心丹青不疲識墨道——記張向榮老師五臺山采風創(chuàng)作
近日,書畫教育家張向榮老師在五臺山金都山莊書畫大廳妙手丹青繪佳作,交流藝術心得,分享之余,寓筆抒情,傾力創(chuàng)作,一幅《觀音菩薩》將張向榮大師強烈的個人風格表現(xiàn)得淋漓盡致。
丹青揮灑,禪意自來
從古到今,佛教題材繪畫的視覺呈現(xiàn)一直是許多畫家所孜孜探尋的。如果說通常的藝術匠心是為了傳達藝術家創(chuàng)作的熱情與個人獨特的靈境,那么優(yōu)秀的佛教書畫藝術則恰恰揚棄了這些凡塵的意境,它能讓有緣瞻仰的人從內心感受到佛陀的慈悲和智慧,用全部生命去感悟和領受內心的境界。
反觀當下,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,人們已經習慣了喧囂的表達,有多少人能苦心孤詣地經營著自己的事業(yè),不為外界的繁華所動?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沉淀下自己浮躁的心性,關注內心深處最細微的感觸?
在金都山莊書畫大廳張向榮老師停筆小憩時刻,對小編談及他的書畫歷程:我們畫人物,除去記錄性的肖像畫和歷史故事畫之外,很多人物畫都是為了表達某種境界和心境。我們畫花枝,也多畫枝頭的真花,那些正在盛開的活花,而不是折下來變成“靜物”的死物——即便要折枝下來,也必是插在瓶里,置于案頭,謂之“清供”。這種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、物象的平等心,便是佛家思想的潛移默化之果。在這種眼界下,人間目下,紙上畫中,真乃是“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菩提”也。古人云“欲寫其形,必傳其神,欲傳其神,必寫其心。”要師佛心,須見賢思齊,以佛教的修行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,修己度人,以戒為師,以佛之慈悲之心,方能表達佛之莊嚴氣象。畫有雅俗之分,作為佛教造像藝術,更須要有清雅之靜逸。
“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不在于擁有多少財富,而是在于他是否能把自己的學養(yǎng)和修為反映到作品里,這樣你的創(chuàng)作才能跨越時空。”無論是為人還是作畫,張向榮都樂于把自己對世間體悟以正能量的方式傳遞給社會。“
張老師昔日被損毀的作品
據(jù)了解,張向榮老師,1989年作品《飛天》獲山西省第四屆青年版畫展優(yōu)秀獎;1991年作品《雄風》獲山西省師范院校美術精品展一等獎;2002年作品《解放太原》大型浮雕獲63軍美術作品展優(yōu)秀獎;2003年作品《江南秋韻》、《黃河人家》在深圳文博會上展出并被組委會收藏;2005年作品《秉燭春秋》在香港回歸八周年美術作品展覽上被收藏;2013年作品《三羊開泰》在中國五臺山書畫峰會中獲貢獻獎;2015年作品《雄雞圖》、《空中樓閣圖》在美國德州奧斯汀華人畫展中展出并被收藏;2016年作品《南國仙居圖》獲全國羲之杯全國書畫展金獎;2017年作品《禪意畫系列》被五臺山羅睺寺作為定制禮品收藏。
文:常磊 趙佳樂
圖:郭裴 杜國慶
責任編輯:yinjunfeng
1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“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” 的所有作品,版權均屬于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(本網(wǎng)另有聲明的除外);未經本網(wǎng)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;已經與本網(wǎng)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(xié)議的單位及個人,應注意該等作品中是否有相應的授權使用限制聲明,不得違反該等限制聲明,且在授權范圍內使用時應注明“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”。違反前述聲明者,本網(wǎng)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2、凡本網(wǎng)注明 “來源:XXX(非互聯(lián)網(wǎng)輿情忻州)” 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
※ 網(wǎng)站聯(lián)系電話:18295883981 郵箱:hlwyqxz@163.com